搜索

您的关键词

6月7日,由百盈彩票是主办,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承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中国涉煤行业结构转型与减污降碳协同发展路径”学术沙龙顺利召开,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环保部门、能源基金会等单位的二十余名专家代表出席本次沙龙。百盈彩票是院长助理鲁玺教授主持此次活动。

沙龙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朱廷钰研究员,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陈丹副主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助理研究员王鹏以及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张健四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沙龙活动现场

王鹏助理研究员以“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规划方法与实证分析”为题,介绍了“双碳”目标下对中国电力系统规划背景、存在问题以及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探索。他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综合考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的解决方案,通过协调火电、光热、电储能等不同类型灵活资源的协同运行,统筹多区域、多阶段的源网储协同规划,形成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优化评估体系。

朱廷钰研究员以“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发展路径”为题,围绕钢铁行业发展背景、减污降碳技术现状及协同发展路径思考展开。钢铁行业以煤为主能源结构使得污-碳排放同根同源、排放量大,且协同效应显著。因此减污降碳需同时考虑:当前生产结构下碳基燃料燃烧带来的生产之碳、现有超低排放技术高能耗物耗引发的治污之碳、生产过程碳基原料使用不可避免的锁定之碳。通过绿色低碳冶炼、减污协同降碳、CCUS深度脱碳等污碳协同控制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应遵循生产绿色化、管控合理化、控污节能化、脱碳可行化、减排全面化的发展路径建议。

陈丹副主任作“碳中和背景下地方煤炭减量与清洁利用进展”主题报告,她指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经成为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大气污染末端治理和能源结构调整协同发力是促进中国气候目标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对比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碳强度、能源效率等关键指标差距,以及分析中国各省能源消费结构和与煤炭相关CO2排放的变化,她建议应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注重全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公正性,促进有关政策在地方政府层面落实。

张健讲师围绕电力行业煤电退出问题作“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与煤电退出发展路径”报告。他表示,电力部门脱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推动煤电高质量发展与转型是平稳有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他建议煤电由主体电源向调节和保障电源的转变应分阶段开展,短期内控制煤电新增发电量在合理水平并持续提质增效,中期引导常规煤电机组有序退出,推动CCS改造规模化部署,长期推动存量煤电的加速退出,加速煤电改造BECCS规模化发展。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涉煤行业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方案展开了深入交流讨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奇教授表示电力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除了减污降碳目标下路径优化,需明确转型进程中的政策和技术驱动机制,而对于技术除了自身进步还需考虑多赛道技术竞争,最后强调涉煤行业减污降碳需要充分重视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和系统优化。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表示,电力系统的转型应综合考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与电力安全之间的关系,并需充分论证新增煤电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并分析潜在系统风险、挑战及可行的替代方案。能源基金会煤炭转型综合工作组主任于涵指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应从优化产业布局层面考虑,从技术和边际成本考虑减污降碳的综合成本。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表示,涉煤行业排放是大气PM2.5和碳排放最重要的来源,其结构转型是减污降碳进程中的无悔选择,应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产业升级置换和重组、空间布局结构等环节明确结构转型的系统概念,同时基于技术成本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周期和空间区域的部署潜力,并研究能推动结构转型的有效激励政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院长樊静丽教授认为,除考虑区域之间差异性外,还应考虑极端天气对电力系统转型带来的影响,同时,在综合考虑煤炭减量进程中的公平性问题时,也应关注到相关行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刘耕源教授建议指出,减污降碳的边界不应在单一行业内进行界定,从面向行业到面向区域的减污降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应考虑资源禀赋,从相互整合、循环经济的角度共同推进由行业到区域再到整体的减污降碳进程。

鲁玺教授最后总结指出,减污降碳既需要微观技术系统性创新,也需要发挥各区域优势差异化解决碳中和进程中的结构转型问题,协调好宏观和微观层面之间的联系,考虑好近中期和中长期之间的过渡,为协同推进中国涉煤行业的减污降碳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上一篇:2023年第18期碳中和学术沙龙“大气成分源汇及减排路径”顺利举办

下一篇:2023年第16期碳中和学术沙龙“风光资源评估与发电量预报技术”顺利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