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6月12日,由百盈彩票是主办,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承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2023年第18期碳中和学术沙龙“大气成分源汇及减排路径”顺利举办。活动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同丹助理教授主持。

沙龙邀请到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增凯教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李伟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少辉副教授、IIASA研究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覃栎研究员四位专家作主题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张强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宇长聘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乐旭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戴瀚程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谢杨副教授六位专家受邀做点评讨论。

沙龙活动现场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增凯教授以“上市企业价值链碳足迹(范围三)核算及应用”为题,介绍了企业碳足迹披露现状、核算方法及相关结论等。他指出,披露企业的范围三碳足迹是未来的大趋势,上市企业沿产业链的减排行动对于中国减排目标实现至关重要。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可作为企业范围三碳足迹核算的可选择方案,基于总产出分解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更匹配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李伟副教授作“土地利用对陆地碳汇的影响及其对气候的反馈”主题报告,从热带森林退化和基于土地利用的碳中和措施固碳潜力两方面展开分析。他指出,热带雨林退化造成的生物物理升温效应与通过碳排放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升温效应相当;能源作物种植通过生物物理作用对气候产生反馈(降低陆地平均气温,增加陆地平均降水),但具有区域差异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少辉副教授、IIASA研究员以“不同气候温控目标路径下环境质量改善潜力”为题,系统介绍了GAINS模型,并基于GAINS模型分析了亚洲尺度和中国分区域尺度地空气质量改善潜力和异质性。他指出,在各模拟情景下PM2.5和SO2减排效果显著,但中国PM2.5浓度的行业贡献差异性较大;在全球温升1.5℃的模拟情景下,中国可实现PM2.5低于10μg/m³的良好空气质量目标。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覃栎研究员作“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主题报告。她指出,粮食和能源系统是全球主要用水部门,也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减排潜力部门,而气候变化可以通过诸如水文循环改变,威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能源及粮食系统的安全。她建议,碳中和路径的制定在碳污协同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综合水-能-粮多要素协同,从而成为应对多重环境挑战的破局答案。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大气污染物源汇、企业碳足迹核算、不同温升情景下空气质量改善潜力、气候危机下能源粮食安全等内容,从多尺度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跨学科交流沟通对于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的重要性,并一致认为,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污染物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治理难度增大,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指明了方向,而这背后涉及到跨系统、跨介质、跨地区的影响,多学科交叉融合将丰富碳中和目标下的科学研究认知。各领域专家学者需继续加强交流合作,碰撞思想,共同探索分析协同减排路径,助力我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尽早实现碳中和愿景。

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基金会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现场或线上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1500余人线上观看直播。

上一篇:2023年第19期碳中和学术沙龙“风电光伏电站生态影响”顺利举办

下一篇:2023年第17期碳中和学术沙龙“中国涉煤行业结构转型与减污降碳协同发展路径”顺利举办

关闭